改革进行时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青团改革情况公示

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495


为落实团中央联合教育部下发的《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按照《学校共青团改革评价实施方案》要求,接受广大师生监督,现将我校截至2021年11月共青团改革情况公开如下。


01  改革自评表


图片

图片


02  政治教育机制


目前,全校共有团支部405个,今年组织化党史学习教育覆盖率100%,团支部平均理论学习次数6次。已组织开展的校级理论学习有: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优秀选手理论分享会、“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会等活动。

团组织推优环节在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为积极分子和党的发展对象两个环节,2021年经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共300人。校内团组织推优入党制度文件《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南工院党[2020]1号)。

2021年校级“青马工程”学员共150人,院系级“青马工程”学院共860人。


南京工业职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团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中青联发[2020]5号)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青马工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实效性,为党培养大学生政治骨干人才,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青马工程”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任务的制高点,要着眼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和为党培养治国理政政治骨干两大主要任务,选拔和锻造一批在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生政治骨干人才,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基础。

二、目标任务

围绕“青年学生成长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政治人才” 构建培养链条,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精品化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加强过程培养、跟踪培养,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核心政治能力素质的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具体表现为“四个意识”牢固、对党绝对忠诚、信念极为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良好的专业能力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培养原则

1.坚持政治性。政治性是青马工程的第一属性,要切实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突出思想性。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科学理论凝聚学生、引领学生,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好“思想关”,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

3.注重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对象及选拔方式

1.培养对象:我校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各团学组织学生干部或是在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全日制优秀在校生。

2.培养规模:每年两期, 每期选拔对象 100 至 200 人,培养期为一年。

3.选拔方式:具体可分为学院推荐、组织推荐与自我推荐。学院推荐系由各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照有关选拨条件择优推荐,要求各学院每期推荐不得少于 3 人,团学组织骨干不得少于 65%。组织推荐系由各校级学生组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照有关选拨条件择优推荐。

4.选拔条件:(1)具有强烈的参与培养的兴趣和意愿;(2)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和培养潜质;(3)具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和群众基础;(4)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综合成绩排名在专业前 30%;(5)在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公益实践、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有突出表现者优先考虑。

五、培养过程

1.构建“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打造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课题研究四大板块培养课程,形成前后衔接、内外融通、协同实施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打造理论“金课”,将32个学分理论课程细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公共管理课和写作训练课,邀请学校主要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以及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为学员授课。拓宽实践平台,组织学员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改革发展前沿、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奉献精神,明确志愿服务课程须有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型赛会、周边社区助老助困服务、争做“南工红马甲卫士”环保行动等志愿公益活动。提高调研能力,以导师制模式推动学员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社会管理与综合治理等专题展开课题研究,并在导师指导下写好调研报告。

2.明确“三个结合”系统设计。

为提高育人成效,学校从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三个层面优化系统设计。组织体系注重全面覆盖与重点关注相结合,在宣传动员上结合新媒体和微视频等形式进行推广;在组织选拔上融合政治立场、综合素质、突出特长等多项准入标准,遴选具有一定影响力或表现突出的师生纳入“青马工程”培养范围。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与培养质量相结合,过程考核重参与,密切跟踪课程情况,以考勤和课程任务引导学员认真参与学习;结果考核重质量,引入退出机制,严格实施结业考核,确保工作质量和实效。培养体系注重当前规划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既注重课程、教材、师资体系纳新,又注重导师库的壮大;为“青马工程”学员的成长、发展创造机会,积极推荐优秀“青马工程”学员入党,鼓励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实习就业项目,引导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打造“双轮驱动”培育模式。

实行课程导师和成长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选聘校内外专家学者作为“青马工程”课程导师,选聘青年师生中的优秀典型、知名校友担任成长导师,助力培养对象系统化成长。实行专题课堂教学与互动体验教学相结合,实施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相结合,采用“一理论一专题”和“一热点一专题”的授课方式,组织参与式、交互式、交流式、体验式、情感式学习。在每期集中培训后,对每一个受训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建设,确保参训学员有收获、有提高。

六、考核方式

培养期内对学员表现进行考核,包括出勤考核、参与表现考核、终期汇报质量考核。考核分为“合格、不合格”两档评价。

考核成绩为合格的学员可申请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具备优先推荐入党或西部计划志愿者资格。具体如下:

1.出勤考核。培训期间,由班主任与指导员对学员的必修环节进行出勤考核,出勤率低于 70%的学员,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2.参与表现考核。考核标准如下:

(1)积极参与培训内容,具有主人翁精神且表现突出;

(3) 积极参与专题行动,并在行动中具有突出成果;

(3)积极参与组织策划,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主动;

(4)认真撰写学习培训心得、反馈报告等。

3.终期汇报质量考核。学员需在培训总结会议中汇报参与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届时将由班主任与指导员根据学员的思想认知、学习成果与汇报质量进行考核,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评选“优秀学员”:

(1)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曾通过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等系列平台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

(2)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突出成绩;

(3)积极参加与培训内容相关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

(4)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

七、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团委具体负责,为青马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要将青马工程作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加大领导力度和执行力度。

2.制度保障。根据实施方案制定配套制度,例如青马班学员上课制度、青马班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制度、培训学时登记制度、培训学员反馈质量评估制度等,完善培训全过程的管理服务。

3.队伍保障。严格选聘指导老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老师队伍。指导老师要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服从领导,着眼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资金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保证青马工程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经费使用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制度,厉行节约,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学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实施。

5.激励举荐保障。加大对优秀学员的选拔、培养、表彰和宣传,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辐射带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 要在推优入党、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




03  实践教育机制


2021年全校共有9016名同学参与“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11208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5250名同学向社区(村)和青年之家报到。

开展了“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活动、就业见习实习活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和就业能力提升活动4项品牌活动,共开展招聘会共计23场,宣讲会66场,覆盖毕业生超过4000人。我们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四类青年:一是建档立卡学生群体;二是择业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三是创业青年群体;四是贫困地区就业和返家乡创业学生群体。建立团干部1+6+100联系制度,建立团干部结对帮扶包干制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帮助大学生练就就业创业本领,着力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4855名同学485个项目参与校赛,104名同学13个项目参与省赛,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16名同学2个项目参与国赛,获得卫星级奖项(“挑战杯”主体赛国赛仍在进行中)

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18〕5号)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发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办法》(南工院团〔2018〕26号)。课程项目体系分为4个模块:思想成长类、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按照4个模块构建类型全面的课程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制度。“第二课堂”师资包括校领导、校团委书记、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各学院团总支书记、思政课教师、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共计80余人。积极开发精品课程,现有“领航·开学第一课”“信仰公开课”“素养公开课”“梦想公开课”等特色精品课程近20项。

图片
图片




04  组织建设机制


作为全国共青团改革团中央直接联系学校、团中央全国高校青年权益保护试点高校、全国共青团推优入党试点高校,我校团委紧扣“三力一度”工作布局,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团学组织格局,大力提升“讲政治、办实事、创品牌、育新人”的工作实效。团委指导的学生队伍主要包括:团委组织部、团委宣传部、团委科技部、团委融媒体中心、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团委组织部负责全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干部培养及考核的职能部门。

团委宣传部负责全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意识形态、青年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

团委科技部负责全校共青团组织各项科技文化活动、讲解培训与管理维护工作的职能部门。

团委融媒体中心负责全校共青团团属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更新、维护工作的职能部门。

学校学生会是在学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自治组织,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切实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聚焦广大同学精神成长、学习生活、成才发展、权益维护等需求,充分发挥引领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同学全面成长进步、促进同学养成优良学风、服务同学创新创业创优、代表和维护同学正当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全面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的组织。使各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更加正规化、合理化、整体化、秩序化和特色化。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是在校团委指导下志愿从事公益事业由本校学生组成的公益组织。



05  保障支持机制


校团委共有专职工作人员5个,兼职工作人员1个。

2021年按在校生人均10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