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清明节气介绍

发布时间:2021-04-07浏览次数:51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的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救活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如今,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的礼俗主题。每逢清明,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缅怀祖先。

      唐代起清明便有小长假距今1200多年,早在唐代,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朝廷便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同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