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一周一馆丨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遵义会议纪念馆云参观

发布时间:2021-05-17浏览次数:870


“ 一 周 一 馆 ”

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营造浓厚的学党史氛围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我们推出

“一周一馆”系列活动

带领大家“云参观”红色纪念馆

重温红色记忆

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

本次“一周一馆”活动

我们将走进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省、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 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干余次,歼国民党顽固派军14万余人。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 5万余人,地方武装9. 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郡、湘、赖七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 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些同学在云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后感触颇深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次活动了解了新四军纪念馆的网上展馆,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影片,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蒋家河口战斗到华丰受降,8年的风雨兼程,其中蕴含了无数英烈的血与泪。“青山有幸埋忠骨”,正是有这些无数英雄的奉献,中国才能走到现在。

       昔日硝烟战场,今日美好家园。在新四军纪念馆中,我们能看到英烈的曾使用的物件,听到他们曾经的故事,从江南侠女林心平到抗日英烈郭猛,一桩桩血泪史都在提醒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铁军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工程2044 王佳楠

       虽然没有实际去参观过新四军纪念馆,但在网络上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纪念馆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通过观看当时的图片与视频,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感动的情绪氤氲了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是共产党先烈将生死置之度外,正是有他们为了民族的未来浴血奋战,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和谐与安定。

       此次云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加深了我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也进一步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青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为祖国的建设不懈奋斗。

工商2011黄钰涵

       我带着无比的敬重的心情参观以新四军抗日为主题的纪念馆,馆内雕塑气势恢宏,一张张照片彰显着战士们在抗战疆场中冲锋陷阵的无畏、团结一心的风范。我十分敬佩中国革命先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爱,为了中国的未来献出了生命。

      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前进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要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用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党的誓言!

旅管2021王振南

       云参观过新四军纪念馆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们用生命兑现了前仆后继,舍身报国的诺言。叶挺、项英、周子昆等一大批高级将领和优秀指挥员,还有更多不知名的烈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用生命铸就了铁军军魂,他们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先辈为我们现在的繁荣世界提供了那么多的保障,是他们用热血奋斗,是他们抛炉头洒热血,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安宁生活。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多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感悟那个时代的艰辛以及爱国仁人志士们的热血,传承革命精神。就是现在,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财管1911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