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一周一馆丨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云参观

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次数:881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近两万起强奸、轮奸的暴行,大量公私财物被掠夺,死难者总数根据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审理与判决,做出了法的定论。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无数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野蛮对文明的扼杀,是人类的一场浩劫。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应忘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下,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长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纪念馆。

       目前,纪念馆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制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其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牧师用于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的摄影机和影像资料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从2014年12月13日起,纪念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由旅日华侨捐铸南京和平大钟委员会捐资,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设计、铸造。钟体外形为仿明式青铜古钟,呈深古铜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独特的泥范工艺浮雕,完全由民间艺人手工铸就。钟体高3米,钟纽蒲牢0.66米,采用醒狮造型。下摆口径为1.937米,钟体总重量为6.6吨。钟名由启功先生亲笔题写。

       黑色,沉重而肃穆。而纪念馆的主体皆以黑色为背景,使人仿佛感受到那来自84年前南京城的压抑和哀嚎。那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无一例外的都揭示了当时南京城所经历的人间炼狱。我心中充满着不仅是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愤怒,更多的是对当时的南京甚至是当时中国的一种痛心和心酸。但接着观赏,无数志士仁人为着当时的南京为着当时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又怎么能不让人为之敬佩,为之动容。或许因为我就在南京上学的缘故,我仿佛真的可以感受到这所古都经历的一切,而事实也告诉我们伤疤终会使人乃至国家强大,正是以史为鉴,时刻牢记着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现在的南京、现在的中国都在日日益强大。

——工程2044 武琦琪

云观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时代。看见一批批的同胞死在了那场残忍的战役中,哭喊声也仿佛在耳边徘徊着久久不散,此时此刻我的心同他们一起悲痛,我的眼也一起随他们哭干。可如今的中国一天比一天繁荣,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中国已经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相信当初遇难而死的同胞也为此刻的中国感到骄傲与自豪。而身为新生代的我们,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愿意奋勇前行,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财管2021 唐贤玲

此次我云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随着画面的转化,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一行行令人发怵的文字,一张张充满血腥的图片,一座座充满和平欲望的塑像,展现在我的眼前,心中一颤,既是心酸又是震撼,他们在日军的侵犯下遭受了多大的苦难。残忍的日军在生命面前没有任何怜悯和恻隐之心,疯狂的暴露着他们的人性。听着南京大屠杀仅存的幸存者讲诉当时的情景,在那时,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力不从心,他们的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出眼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侵华战争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辉煌实在是不易,是他们用无数牺牲换来了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忽忘国耻,吾辈自强。

——财管2011 贾旭霞

云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让我感受到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骨铭心的。八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芒,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刻在我心里的还有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着眼未来,擦亮青春底色,为祖国不断奋斗!

——房管2011 徐慧